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好吃的泥鳅要如何做呢?下面觅食录小编为你整理了的做法。

油煎泥鳅的家常做法用料

油煎泥鳅的家常做法步骤

油煎泥鳅的做法步骤1

1.先在盆子让他吐一下泥,这个最好要提前一天

油煎泥鳅的做法步骤2

2.要撒上盐。没一点心理准备啊,盐撒上去,一下子就跑出来,跑了一地啊,差点吓跪!而且能听到它们死时的叫声。

油煎泥鳅的做法步骤3

3.大概过了1个小时,它们没动静了,洗了,进行下一步,收起刚刚被吓到的小心脏,姐我要报仇了,砍头,剖腹啊!! 卑鄙的我,以下案发现场!!嘿嘿

油煎泥鳅的做法步骤4

4.去头,剖腹后,下一步就用盐给腌了一个小时,放在冰箱里(为了让盐入味)

油煎泥鳅的做法步骤5

5.拿出来打了个鸡蛋,放了生粉和面粉(我这个是比较北方的做法)

油煎泥鳅的做法步骤6

6.接下来,放油锅去炸,这个要小火哦。必须得有一定的耐心。

油煎泥鳅的做法步骤7

7.有条件粘了面粉后可以再粘些芝麻,出来食相是相当好的哦。因为黄鳝本身比较腥,这个做法比较保守,且腥味不明显,老少皆宜,也好保存哦。也可以后续加工,再加些青椒什么爆炒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第一次做泥鳅,看着做出来的样子,对算对得起我前面被吓坏的小心脏了~嘿嘿!

泥鳅的品种

1.真泥鳅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4.大斑花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有一黑斑。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少。

5.中华花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江河。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尾柄较短,尾鳍稍圆或平截。体侧沿纵轴有10~15个斑块,尾鳍基上侧有一黑斑。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

6.长薄鳅。分布于长江上、中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长薄鳅是薄鳅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一般个体重1.0~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近年来因江河鱼类资源量总体下降,数量明显减少。

7.北方须鳅。分布于蒙古及我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体细长。须较短。尾柄皮褶棱不发达。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第2~4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常栖息于河沟、湖泊及沼泽砂质泥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数量较多,肉质细嫩,有一定的经济价

1.泥鳅怎么做比较好吃

2.活水泥鳅的做法

3.家常泥鳅的做法

4.大泥鳅的做法

5.关于泥鳅的做法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