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那么冬至都会吃些什么呢?

北方:饺子和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不过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法不一样,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

福州:冬至吃米时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福州俗定这一天为“冬节”。在“冬节”,福州人有搓丸的习俗。(搓丸,其材料是由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而成。) 旧时,福州人在“冬节”前夕,在祖先神位前(一般就是在平日里吃饭的桌上)用竹编簸箕 摆小甜桔、泥制小孩形烛台(俗称孩儿姆),点上灯芯烛,合家围坐将压榨半干的糯米浆搓成丸子,(部分地区根据其动作亦将此丸子成为“搓搓丸” 。)搓成的丸子都整齐摆放在竹编簸箕中, 一般家庭大人都会带小孩捏谷堆、猪、兔等物,以示丰收兴旺之意。此外,还会加上肉馅捏成“油糍”(或称“油板”(音),元宵)。这也是福州的特色小吃之一。

在搓丸时候大人带小孩边搓边用福州话唱:“搓粴其搓搓,年年节节高,红红水党菊,排排兄弟哥,大人添福寿,囡仔(小孩)岁数多。”还有,“搓埘其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依嫂带身喜,爹妈齐欢喜,孩儿段落脚桶下(出生),依哥马上做郎罢(父亲)。 ”歌词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寿的含义。

冬至日的清晨,主妇把昨夜“搓搓丸”煮熟,捞起倒入大碗里的豆粉、黑芝麻、白糖滚雪球装盘排上桌,再排一盘的福桔(桔子或带树叶),先供奉祖先,供奉完毕,都会取少数搓搓丸粘于门上,以示吉祥之意。然后合家吃用当作早餐,寓意团圆。

海南: 冬至扫墓祭祖吃团圆饭、甜丸

海南岛汉族居民主要从内地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迁徙而来,继承祖先的传统风俗不尽相同,因此海南部分地区有冬至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要杀鸡、宰鸭,全家族人都回来利用冬至团圆,聚在一块吃团圆饭,团聚祭祖,很隆重,像过年一样。

海南的冬至跟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吃甜丸的习俗。汤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相传因为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

在这里顺便说说海南苗族传统节日“冬至”节是如何过的。每年的“冬至”节,海南苗族人家家户户都要用山兰糯米制成一种糕粑来吃,以庆祝一年的丰收喜悦。这种糕粑吃的时候醮上自制的蔗糖浆,一时吃不完可以存放几天。冬天天气冷,食物易变硬,把这种糕粑放在炭火上炙烤热后膨胀软化,更是香甜可口。

江南: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浙江:冬至吃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