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传统大节,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是团圆庆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秋节主要吃什么传统美食,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不可错过的十大传统美食

1、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做桂花糕。古诗有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不知道大家小的时候是不是也俯首在爷爷奶奶的腿上,听着志怪鬼狐的故事,看着明亮的月亮,吃着酥软可口的桂花糕呢?

2、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3、月饼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小吃之一,据说始于唐朝,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4、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5、南瓜

中秋宴全家团圆,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有减缓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可滋润肌肤。

6、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7、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在内地现在许多商场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8、芋头

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9、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回到世俗的生活:不过今年的大闸蟹一定够贵,不妨吃点别的。

10、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和习俗

在人们心目中,兔子是十分亲切、和善的小动物。在古老的传说中,最早登上月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还有兔子。这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想象。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吴刚登上月宫,据《酉阳杂俎》的记载,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代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至于这兔子的上月宫,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这月中的顾、菟既由一物变为二物,关于他们如何到月亮中去,民间也就有传说:吴刚学仙离家三年,炎帝之孙伯陵与其妻阿女缘妇私通,生下三个孩子,吴刚谪月后,其妻内心负疚,于是就叫最小的二个孩子飞奔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父亲。《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通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月中的顾、兔,就是延、殳变成的。

好玩的“兔儿爷”

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

每当中秋节的黄昏,一轮明月高挂天边,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一香案,上面摆了月饼(又称团圆饼)、水果等供品。此外,还有“月光马儿”和“兔儿爷”。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祭毕,一家人围桌而坐,饮团圆酒,吃团圆饼。这就是祭月的古俗。

在祭月的供品中,“月光马儿”和“兔儿爷”是什么东西呢?这是古城北京的产物。

据《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挂殿,有兔持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约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粉。”这里所说的“月光纸”,就是纸神马,即“月光马儿”。《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这月光马儿,上部绘太阴星君,下部绘月宫桂殿及捣药的兔儿爷,彩画贴金,辉煌耀目。

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和起源

最早起源于周代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最早起源于宋代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苏东坡有诗可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饼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做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当时的节物重在尝新,如尝石榴、枣、栗、橘、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除此之外,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