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素食文化,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佛家素食文化,和尚刀法惊世超绝 文思豆腐千丝万缕。下面就由觅食录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家素食文化,欢迎阅读。

佛教引发的素食观念

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中土,与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文化相激荡,最终形成了儒佛道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其中对人们饮食观念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具体地说,即是在佛教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中国素食观念。

在佛教传入之前,在先秦之前的一些典籍中已可见素食行为的记载。古人为了向上天神灵或祖先表示敬意、祈求庇护,常常要举行祭祀仪式。《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祭祀活动在古代的重要性。祭祀活动中,为了表现诚意,一个重要的内容即要求参加祭祀者在此期间保持斋戒,如《孟子》中有言:“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可见斋戒是祭祀上天的必要前提。斋戒中的主要内容即是素食。这可以说是早期的素食行为。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素食行为与佛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素食行为相比,无论从出发点还是终极目标都有很大差别:前者把斋戒中的素食行为视作苦行,并希望通过这种苦行方式表现自己的诚意和对上天神灵的敬畏,从而达到与神灵沟通并得到护佑的目的,可以说素食只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后者的素食行为则是出于慈悲和修行的需要,断除恶缘,了脱生死轮回,因此素食行为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佛教影响下产生的素食观念是中国素食主义在完整意义上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后世素食主义的主流。另外“斋戒”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前者是持素食,而后者则在此意义上,更强调“过午不食”的规定。

中国佛教与素食的关系

现在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佛教与素食结缘系经南朝时期的梁武帝倡导后产生的。事实上在梁武帝之前,在中土生活的僧人中已经出现了后世意义上的素食者。如在梁代慧皎所撰的《梁高僧传》、梁代僧人宝唱所撰的《比丘尼传》(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僧尼传记)中,均记载了多位持素食的僧尼,其中多位生活在梁武帝之前。由此可见,随着佛教传入中土,一些出家人已经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严持素食。

魏晋时期,不仅是僧人中开始出现素食者,一些精通佛道的士大夫也开始推崇素食。如《南齐书》中记载,齐太祖时的大臣周颙,“泛涉百家,长于佛理。著《三宗论》”。“兼善《老》《易》”,“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书中还记载当时卫王俭问谓周:“卿山中何所食?”周颙的回答是:“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同样在《南齐书》中记载,文惠太子问周颙:“菜食何味最胜?”,周颙说:“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可见当时的素食者可能仅仅是戒除肉食,但对蔬菜多无限制。但当时人们的素食可能未如后来佛教中对五荤的戒除那样严格。不过,这毕竟是与佛教思想中的素食观念相当接近了。

应该注意的是:佛教的饮食方式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且在不同时间或地区形成的教派对待素食的态度也有所不同。现在一般认为早期佛教并未完全排除饮食中包含的肉类,但对食用肉类则有着诸多限制,即只有“三净肉”才开许食用。我们知道,远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当时僧侣就必须乞食为生,在《金刚经》中开始部分,就有释尊入舍卫大城次第乞食的描述。直到现在,在南传佛教的一些国度中,僧侣仍实行着佛陀时期就保留下来的乞食方式。现在人们通常认为在佛教的主要分系中,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中,仅有汉传佛教是严格规定素食的,而在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中均无素食的要求。实际在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中也有关于素食的观念,并有相当的僧侣和在家信众也遵循素食的生活方式,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观念中认为似乎只有汉传佛教才遵循素食,这也算是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吧。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 称呼 投资行业
* 手机号 投资金额
地区 重选
留言
同类品牌商查看 意向品牌查看
* 此区域内表单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并收集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