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爱喝汤,在干燥秋季,汤水是餐桌上常备的食物。那么你知道怎么煲广东靓汤吗?接下来觅食录小编为你分享一下粤菜经典靓汤的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粤菜经典靓汤的做法
1、莲藕冬菇猪排骨汤
广东民间每逢秋冬节日时都爱用莲藕蚝豉为汤,即寓意“年年好事”,有益气养阴、健脾养心的营养功效。入秋之时,最宜以菌菇为汤,菌类入汤又有养胃健脾益气之功。
材料:莲藕、猪排骨各600克,冬菇、蚝豉各40克,生姜5片。
做法:各物洗净,莲藕刮皮、去节、切块;猪排骨切段;冬菇、蚝豉稍浸泡。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个小时,下盐便可。
2、西洋菜蜜枣鲜陈肾煲猪脊骨
秋燥时广东民间最爱用西洋菜、霸王花、白菜干等煲猪肺、猪骨等汤水,现介绍一款西洋菜蜜枣鲜陈肾煲猪脊骨。入汤的西洋菜有清肺热、润肺气的作用。鲜陈肾即为新鲜的鸭肾和腊鸭肾,有健脾益胃、补血益精的作用,且味道特别醇香诱人。蜜枣能润肺生津开胃。猪脊骨能补益增髓,合而为汤清润下火、健脾开胃、滋阴润燥,为男女老少皆宜的秋燥靓汤。
材料:西洋菜500克、蜜枣2个、鲜鸭肾200克、陈肾150克、猪脊骨200克、猪肉15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或剖洗净。蜜枣去核,陈皮去瓤;猪脊骨切段。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
3、粉葛赤小豆蚝豉煲鲮鱼
广东人认为粉葛最适宜秋天食用,因其有清热下火、生津之效,尤其对于骨火、胃火盛者功效显着。广东民间运用粉葛最多的就是用来与鲮鱼(骨)煲汤,以达清热下火的目的。而今天介绍的粉葛赤小豆蚝豉煲鲮鱼有清热养阴,润燥和胃的功效。
材料:粉葛600克,赤小豆50克,蚝豉3~5只,鲮鱼1条(约400克),猪瘦肉50克,生姜4片。
做法:粉葛去皮切块,鲮鱼宰洗干净,入锅煎至微黄,攒入少许热水。所有材料一起下瓦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约8碗量),大火滚沸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4、鸡骨草煲龙骨
广东湿热之苦秋季尤盛,天气反复无常,人很容易感觉到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这一款鸡骨草煲龙骨用到的都是大众化的平价去湿食材。很适合这个季节享用。
材料:猪龙骨、鸡骨草、两片生姜、少量薏米。
做法:将猪龙骨(脊骨)洗净后冷水放入砂锅,之后将鸡骨草(需摘去有残留微毒的豆荚)洗净后放入锅中,再加入两片生姜、少量薏米等祛湿食材,一起温火或慢火煲1个多小时,待鸡骨草龙骨汤半凉后可饮。
5、黄芪煲牛肚汤
秋日时的调理与春夏时不一样,暑气渐去,秋意渐到时则要以健脾胃为主。民间认为牛肚能消积除滞健脾益胃,而中药黄芪性味平和,具健脾补中、益气之功。合而为汤则有益气血、健脾胃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型的消化不良、气短乏力、食后腹胀等。
材料:黄芪50克、牛肚500克、红枣3个、生姜4片。
做法:黄芪稍浸泡,洗净;请售者把牛肚处理干净,用盐再搓擦净;红枣去核。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多煲汤的好处
中国菜常见的“煲汤”,是将食材加上汤水,以小火慢炖细熬,秉持烹调时不加水、不开盖,以简单调味料调味之原则熬炖的汤品,而喝煲汤的好处有什么呢?
养生好方式以水分为主的煲汤,由于制作过程中比一般料理少了油煎、油炸的过程,除可预防肥胖之外,更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加上煲汤有美颜、健身、润肤、增强免疫力的特点,因此当人虚弱生病或是女性朋友生产、坐月子时,汤品更是补充体力又不伤肠胃的营养佳品。
营养好吸收汤中加了丰富的肉类、蔬菜一起熬煮,食材中的营养素都溶于汤中,加上是全水解的营养成分,电解质浓度和我们的体液相近,很容易被肠胃吸收,所以煲汤是最适合随着人体血液循环吸收的食物料理方式。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快捷留言
想要合作,请尽快联系.
合作流程怎样的?
合作费是多少钱?
有哪些扶持政策?
能实地考察吗?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