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豆腐这道菜以麻辣为主,既可以宴客也可以家常,而且做法不难,大人孩子基本都喜欢吃。觅食录小编给大家分享麻辣豆腐的做法,希望大家喜欢。
制作麻辣豆腐的食材
制作麻辣豆腐的步骤
1.先将一块豆腐切成厚片。
2.将淀粉用水稀释。
3.准备一袋麻婆豆腐调料。
4.将葱切碎备用。
5.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加热(水能没过豆腐即可)。
6.倒入适量料酒。
7.倒入适量酱油。
8.再倒入适量蚝油。
9.把麻婆豆腐调料放入锅中。
10.将已经切成厚片的大豆腐再切成方块,放入锅中。
11.把打成块的豆腐用锅铲子往汤中按一按,使豆腐都没入汤中入味。
12.盖上锅盖中火炖10分钟。
13.倒入调好的水淀粉,用锅铲轻轻搅动。
14.撒入切好的葱花。
15.将炖好的菜盛入盘中,一盘麻辣味香浓的“麻婆豆腐”做好啦!
关于麻婆豆腐的民间传说
一说,陈麻婆娘家姓刘,成都人,生于1804年,及长,与陈春福结婚,因其面有麻点,人皆在背后称陈麻婆。婚后与其夫在万福桥头开了一家夫妻小店,卖小菜素饭,自掌烹调。所有从彭县、新繁一带到成都的行人、客商、贩夫走卒,必经万福桥,很多挑担子的脚夫常到她的小店歇脚、吃饭,他们还到隔壁豆腐房买来豆腐对门牛肉架子上买来牛肉,再从自己的油篓内舀出一勺菜油托陈麻婆加工,另付一定火钱。由于陈麻婆烹调有素,烧出来的豆腐,麻、辣、烫、嫩、酥、浑,色泽红亮,浓香扑鼻,受到挑夫交相称赞,以其为麻婆烹制,遂以“麻婆豆腐”称之。
麻婆豆腐店,初无招牌,食客光顾都以其麻面为标识,麻婆死后,其女继之。面腴无麻,顾客常生疑惑,或戏谑说:麻婆生意发达了,麻窝也涨平了。为保正宗传统风味,防他人侵权夺利,经人建议,挂出了“陈麻婆豆腐饭店”招牌。后迁至簸箕街,又再原招牌上加上“万福桥”三字,以示其来历。
陈麻婆夫妇无子,她于54岁死去后,由其女鲁陈氏,婿鲁希智继承其业。鲁陈氏于1891年死后,由其子鲁世权接管经营。世权而后,其妻陈氏继之,1927年鲁陈氏去世无子,其女鲁俊卿继承其业,后其媳邓宗常参与其间,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鲁俊卿婆媳同时参加工作,现已退休,其饭店传给弟子经营。
二说,陈麻婆豆腐店,于清同治初年(1862年)开业于成都北郊的万福桥,原名“陈兴盛饭铺”,主厨为陈兴盛之妻,此人脸上由几颗麻子,人称陈麻婆。该店,初为卖小菜、便饭、茶水的小饭铺,来店用饭者多为挑油担子的脚夫,这些人经常买些豆腐,从挑篓里舀点菜油,请老板娘代为烹饪,烹出的豆腐又麻、又辣、又烫,风味别具,日子一长,该店铺的烧豆腐就出了名。人们为区别与其他饭铺的烧豆腐,赠名“麻婆豆腐”,名气一大,店子也依菜名改为“陈麻婆饭店”。
清朝末年,陈麻婆的豆腐,就被列为成都着名食品。作家冯家吉曾在《成都竹枝词》中写道:“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着名作家李勃人在其《大波》一书中,关于陈麻婆的历史写道:“陈麻婆饭铺开业80余年,历三代而未衰,40年代虽仍处郊野,依然是门庭若市,掌厨者为其再传弟子薛祥顺,50年代迁市内。”现地在西玉龙街,薛祥顺去世后,则由在此店多年的厨师冠银光、艾禄华等主政掌厨,现此菜已传至第五代徐俊杰师傅之手,流传至今。
三说,台湾着名教授张起均先生在《烹饪原理》一书中,又提出一种新说:“麻婆豆腐”本为“麻破豆腐”,“麻”是指味道麻辣,“破”是指为使辣味进得透,而把豆腐弄烂。因“破”字不吉利,为典雅吉祥起见,取其谐音叫“麻婆豆腐”。
我要咨询创业加盟项目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快捷留言
想要合作,请尽快联系.
合作流程怎样的?
合作费是多少钱?
有哪些扶持政策?
能实地考察吗?
* 提交后请耐心等待第三方专人与您联系